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2035年新能源汽车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2035年新能源汽车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面向2035,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走下去?
不吹不黑,我来认真回答每一个问题。
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新能源汽车都存在一个问题,就是新能源储能比和安全性大大不如燃油汽车。这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。
现在世界上公认的较成熟的汽车新能源,就是电力。听起来电力又清洁、又环保、还便宜,听起来无限美好,但又有人知道其中的缺点?
首先,有个说法,从二战起,电池等储电技术是发展最慢的一门科技。即使当今最先进的新能源汽车-特斯拉,大家知道他的储电系统是什么构成的么?大家常用的锂电池,18650电芯。6831节电芯排列在车身的各处。这样的系统,已经算大规模新能源动力汽车最优的配置及选择了。
负责任的说,国内的很多新能源汽车(规模生产并发售的),别管他听的理念、科技有多先先进,它的储电系统都没有特斯拉综合性能更好。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方面:
1、充电时间
2011-2013年,本人有幸参于了深市新能源公交的系统建设,比亚迪K8,设计充电时间为8小时,为此就必须3辆车配备一个充电车位。在寸士寸金的深市,其成本和充电压力可想而知。
2、电池放电损耗
很多人在笔记本和手机使用中,都会发现充放次数多了,都会存在电池损耗的情况。负责任的对你们说,据我所知,国内很多新能源汽车的损耗度比你们的手机和本本电池还要大。对于一个占汽车造价很大比率的储电系统,其更换的成本将远远超过人们所能接受。
3、电池生产、废置和处理的环境成本
这几年一直有各种新闻在说这个,其实这个也是很麻烦的问题
4、安全性
这个是国内近年来一直回避的问题,但确真实存在。当年深市新能源出租车撞击后爆炸起火的***可以看一看。
其实国家有着丰富的数据和评测做为比对,其扶持与否,本来就是一种明确的风向。前几年由于世界能源环境危机,造成国内不得不大力推代石油动力,所以大力补贴光能发电、新能源汽车等技术。但实际上,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成本/效益比值,远未能达到全面取代传统燃油动力车辆的水平。所以等国家种种扶持政策一旦取消,新能源汽车将立马陷入困境。
最后,我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最大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只有一个,新型、高效、安全的储电系统。这个如果在2035年能有大的推进成果,将不仅在汽车,而是各方各面都改变我们的生活。
提高新能源汽车车的实用度,主要包括:行驶里程及电池的耐用度,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。加大行政力度的宣传推广!同时做好燃油车下线的相关流程与补贴政策!多管齐下,方得始终!
欧盟宣布2035年停止销售燃油车,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不是更有前景?
新能源肯定更有前景。
从国家层面说,由于广义上的化石燃料主要来源于俄罗斯、海湾国家以及漂亮国,欧洲国家的自给率极低,对于国家的战略安全影响巨大。现在俄乌战争只打了100多天,油价、天然气等价格就已经上天。现在,土耳其又在对叙利亚的库尔德武装虎视眈眈,可能后续以色列和伊朗都能卷进来,油价长期高涨的可能性极高。但是,欧洲国家经济复苏缓慢,能受得了长期高油价吗?但是,以电能为主新能源,可以通过核电、水电、太阳能、风电等方式获得,可以形成长期的战略支撑。
从商业层面说,Tesla多到接不完的订单以及其本身的高估值,让很多传统车企反思自己的发展方向。智能化、电气化将把未来的电车,打造成除了家庭和工作的“第三生活空间”,追剧、打游戏、午休、购物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。 大众、宝马、奔驰、福特、通用基本上能叫的出名字的外企都从2020年后陆续进场新能源战场。现在城市里的商业综合体,一楼没有几家买电车的店面,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排面大。未来“车联网”在汽车智能化的加持下,将加速来到我们身边。
从技术层面说,电车加速快,操纵好(重心低),国产的新势力配置还高。随随便便,0-100km/h加速做到4秒。花个不到20万,买到的车比宝马M2的都猛,还要啥自行车?现在CTC技术已经开始应用,Tesla明年就用到新MODEL Y上,后面2-3年内还固态电池也能基本成熟。对油车的信仰估计只剩下发动机暴躁的轰鸣了。
从消费者层面说,30万以下的电车有国家补贴,不需要交购置税、车船税,油价相比电价高的太多,主要就是充电桩安装有限制。只要不跑超长途,基本无影响。特别是我国广大的农村,从自家接电,充电更不是问题。
有这么多优势,电车想没有前景都难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2035年新能源汽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2035年新能源汽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